“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推崇有才能的人,使人民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事情;不展示可贪的事物,来让民心不产生乱念。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少人民的野心,提高人民的能力。经常让人民达到没有固有见识,没有过多欲望的状态。使那些有智巧的人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方式去施为,那么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道德经的众妙之门在于妙徼相生,这个视角也是道祖的视角,能用去看待后面的经文,并能为之用,就近乎于大道了这个视角不明晰,可以从天地人三才来看,天,是存乎道中的客观规律;地,是存乎治国治业治家等诸象中的规律;人,是存乎自身修行中的规律。这一章,看上去是治国策,但天地人三才来看,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