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单是河道副都督-王立昆与陈王李晓联名的,本章是河道都督,金城县公-李道广的遗本,和一本《永贞河防述要》
李道广是两朝元老,数十年的封疆大吏,他的遗奏,就是天塌下来,也得往上递。
硬着头皮,伺候父皇用醒酒汤的机会,李辰不着痕迹的见本章放在了父亲的案头。
瞧着封皮上写着:为尽忠王事计。李守义的心里咯噔一下,一般来说,只有遗折,才会这样提名。
随手翻开,只见里面写道:臣河道大都督、金城县公-李道广,于荆州河道都督府中堂,叩拜我圣文神武皇帝陛下驾前,顿首,顿首!
臣道广,京兆丙氏子弟,先祖蒙太宗赐以国姓,以至臣蒙恩入仕。前半生饱食终日,碌碌无为,尸位素餐,浑浑噩噩不知为官之意义。
臣本罪人,赖陛下鸿恩以至得生,又蒙陛下擢拔,遂得以残驱效牵马之劳,托以治河之重任,专司河务至今,已三十年矣!
上赖圣人洪福,下托诸官百姓勠力同心,二十年耕耘,终擒黄龙。后一力请立长江大工,朝中颇多非议,然圣人以对臣之信任,力排众议,得再开大工至今。长江两岸,近百段堤坝,都在有序整修,改建当中。
三十年了,每每看到各处大工,日益万计的花费,一座座青石大坝的落成,老臣心中便免不得悸动。这些年,河道开支,便占朝廷税赋的三成。
圣人数十年如一日,宵衣旰食,克制私欲,从没为享乐修过一座宫殿,一个园子,积攒的钱粮,多用于国计民生。一想到此,臣对陛下的钦佩,就多了一分。
臣一生外任,从不参与朝中之事,更不涉皇家事务,本不该多言。然臣受陛下数十年恩遇,陛下待臣如骨肉,推食解衣,臣纵粉身碎骨,亦难报陛下知遇之恩。
今臣衰病日甚,旦夕难保,若不及早陈情,一时风烛,恐误国家之事。十年前,陛下令陈王入河督府,一来是淬炼其心性,二为国家积累治河人才。
陈王随臣学习河务,已十年矣,官以至检校副都督。臣故揣冒昧,臣之后,陛下必不舍士昆步臣后尘,必以陈王晓为河督。
然,陈王虽聪慧,但年纪尚小,经验不足,仍需历练。治水关乎社稷,亦是凶险之事,稍有不慎,一片泽国,百万生灵惨遭横祸。
陛下深知拔苗助长之害,若以此时的陈王为河督,治水出错,酿成千里泽国,陛下岂不是要担上杀子的罪名。
故臣为陛下计,为大唐江山计,为长江两岸的百姓计,遗举恒山郡王-李适之为河督,陈王、王士昆次之。......,临表涕零,再拜顿首。
李守义拄着御案,用手遮住了半张脸,一句话都没说。李辰知道,李道广虽然是外任,但却是父皇最信任的官员之一。
清廉自守,勤恳务实,河督这种手握重权,重财的大员,还常年以豆腐青菜为食,家中的子孙为河道捐躯者,已不下十人,于今膝下也只剩一个小孙子。
这样的官死了,别说是与之君臣际遇几十年的父皇,就是他心里也不舒服!倒了一碗醒酒汤,李辰轻声说道:“父皇,您有酒了。”
是,抹了一把通红的眼睛,頟首点头:“是啊,太子说的对,朕有酒了!”
“诸位爱卿慢饮,朕要回去稍作休息。”,话毕,起身的李守义重扶了一下龙椅,李辰见状一个闪身挡住了众臣的视野,同时扶住了父亲。
恩,李守义沉声道:“丧宴后,把吴王、恒山王,带到宣政殿。”
.......
一个时辰后,宣政殿,
李守义穿着一身宽松的袍子,单手拄头,坐在案前,神情颇为伤神。跟着太子进殿的二王面面相觑,尽皆长叹今年是多事之秋。
李守义嗯了一声,摆了摆手,示意三人入座。随即开口:“你们二人,皆随道广年深,你们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家的规矩,年长辈大的先回话,吴王李仁拱手应道:“臣虽不仅适之随都督日长,但也有十年时间。李都督,乃是臣一生所见唯一诚臣也!”
所谓千里来当官,为了吃与穿,即便是再大的清官,入仕也逃不过“名利”二字。
李道广身为河道都督,特进,授检校兵部左侍郎,检校户部尚书、检校右肃政台大夫,妥妥地正二品大员,手握兵权、任免权、财权。
为方便河务,协调地方,许见官大一级,便宜行事,三品以下文武,不必请旨,先斩后奏。
年轻时候,李仁与一众在河督府当差的宗室开玩笑说:李道广这个河督,给个宰相都不换。
是啊,权力太大了,受节制的官员之多,地域之大。有唐以来的地方都督,谁有过他这样的权力,可谓权行九州,力折公侯。
李仁在河督府时,亲眼见证李道广,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耕牛,冲在前面,领导军民大建六大工程。
永贞五年年底,完成陆成堰工程;永贞八年七月,刘家堤工程竣工;后面是清水湾工程,靖海堤工程,皂河工程及顺江工程。
是啊,短短十年就竣工六个工程,而且至今二十年,这六个工程无一处溃决过。这跟李道广以身作则,是有直接关系的。
“臣跟着李都督十年,修了六个工程,终生受益。”
“起初,有很多人都认为他为了太过苛刻,为人严毅。后来又不由自主愿意和他亲近,到最后大家做事、说话都有意无意的学他。”
李仁的脸上尽是惋惜之色,他是真的佩服这位前上司。朝中有人说,李道广沽职卖名,拿着皇帝的信任和财帛,买他自己的流芳千古。
可李仁要说,一年几百万贯钱,扔到河里,能没人恨他吗?就算他们说确有其事,李道广的勤勉清正是装的,可他做了一辈子,即便有假,那也是真的了。
他这辈子,一分私产都没置,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河道上,唯一的小孙子-李盛,在河道干了十年,竟然还是个从九品。说李道广是大唐的李冰,一点都不过分。
“臣赞同吴王的说法,臣少不更事时便跟着李都督,至今三十年了。臣敢拿身家性命担保,都督一生无私,对圣人,对大唐,一生忠诚。”
二王的话,说的李守义有些自惭形秽,他明知道李道广是清官,为大唐付出颇多,造福的百姓何止百万,但却依然没有任由他耗死在河道上。
李守义这辈子,从不负功臣,向来奉行“为我抱薪者,不使其冻于荒野”,就算是钟绍京犯了那么罪不可恕,李守义也赏了他一个体面。
可唯独对李道广,亏欠良多。这些年,朝中对他的定义,一直都是两个极端,有像李仁、李适之这般推崇备至的,也有说他图费国帑,账目不清,沽名钓誉。
李守义叹了一口气:“千古英雄寂寞事,身后是非谁晓得!李道广这笔账,该理清了。”
阅读锦唐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