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最后的帝国」

第15章修桥铺路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一二三,拉”

“一二三,拉”

东江边传来一阵阵号令声。

号令声划破云霄,振聋发聩。

自黄村上下全素投效了李郓后,山谷之中其他各村落也都一一选择了投效。

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跟着李郓,肉眼可见的光明未来。

谁不心动呢。

至少那土豆也能分一些给各村种植吧,还是各村扫盲,学堂学子教育。

一切的一切。

自是没人会拒绝。

而有了六万多人团结一致,一起奋斗。

男子忙于建设,开荒,女子端茶煮饭,清洗衣物,孩童,少年在学院,学堂内读书识字。

各学堂李郓还选出了五十八名从扫盲教育之中脱颖而出的山民,再通过李郓三人亲自考核后,成为了各学堂的教师。

而有了这些虽然只能进行启蒙教育的教师加入。

各学堂学子的教学也都能顺利进行。

何况李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各学堂亲自考核学子,少年孩童们。

发现有优秀的人,都会如黄琬,黄叙,黄重,黄程等人一样,集中起来自己亲自教育。

并与刘元稷,于海皎二人一起教授一些更加深奥的知识。

在众人共同努力下。

扫盲,学堂等也慢慢步入了正轨。

转眼,离土豆第一次收成已经过去四月。

夏季一过,秋高气爽。

这个时代不同后世,哪怕是夏季,气温最高也没有超过三十度的天气,加上山谷之中植被茂密,所以哪怕是夏季最热之时。

众人也觉得备感清凉。

而七月之时,除去土豆第二次大丰收外,红薯,玉米也相继迎来丰收时节。

除此之外,水稻,高粱,大豆,黄豆,棉花也都相继进入丰收之时。

虽然这些如今的规模都不大。

但是经过山民团结协作,伐木开荒。

到明年各种作物都将扩大种植规模,而李郓,刘元稷还计划明年将橄榄树,桑树,桐油树,漆树的种植提上日程。

反正这些山林之中就有,山中种植这些经济作物,也很便利。

百姓能够吃上饱饭。

也有更多闲心去种植这些经济作物。

加上李郓三人计划明年之时完成山民扫盲任务。

同时学堂教育也可以进入下一步基础教育的阶段。

学堂今后将在如今国学和算学的基础上,慢慢增加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学科。

并由三人负责编写教材。

而有了知识加持。

三人自信。

基础工业,可以慢慢提上日程了。

不过在这之前,三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保证各种原料供应。

而如今最急缺的,恰恰就是食盐了。

所以在和村民商议之后。

众人便听从了刘元稷的建议。

集中了八千青壮,由刘元稷,于海皎二人带领,开始修路架桥的建设当中。

至于土地耕种,村中女子也在李郓的号召下,走上了田间地头。

接替这些青壮们,开始干起了农活。

六万山民,各安其职。

共建未来。

“那边去几个人,把两边的大木幢立起来,一定要给我立稳固喽,用绳索固定好,那边也去几个人把牵引绳捆结实了,六根牵引绳,捆不结实,那是要出问题的,伐木那边再多去几个人,多弄点树枝,树藤,我有妙用”

工地上刘元稷指挥着众人。

原本刘元稷修桥的计划是五百人。

如今一下子就来了八千人。

自然刘元稷认为修桥铺路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说不定年内就能完成桥梁建设,明年就可以到海边挖池煮盐了。

经过三人商量和山民测定,整个桥最终确定为悬索桥,桥长二十八米,宽十米,由六根碗口粗的绳索固定,上铺设长木板。

如此保证了手推车可以两辆并行的行走其上。

而修桥最关键的是绳索的架设。

经过实地考察,刘元稷决定采用牵引方式,也就是先在河道两岸架设一根长长的牵引绳,再通过滑轮,滑槽,轱辘等将绳索通过牵引绳拉至河对岸固定。

最后再将牵引绳取下便可。

如此建桥对于这个时代可谓别出心裁。

悬索桥实际上很早就有了。

只是如这种离河面四五十米,跨度长近三十米的悬索桥。

在华夏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原本刘元稷并不是没有考虑过石桥,毕竟两边都是大山,就地取石并不算难。

而且石桥也更加坚固,什么马车,牛车也可在这之上行走,而不是只能走手推车。

但是经过实地考察。

刘元稷发现,石桥运石是一大难题,而且河道湍急,夏季水位会暴涨二三十米。

而石桥不可能建成这么高。

综合考虑,最终刘元稷才决定建造这样的绳索悬索桥。

而有了桥梁,以后还有可能在海边挖池煮盐。

这些山民怎能不喜。

自然干劲儿十足,斗志满满。

“老刘,老刘”

刘元稷正在拿着一面小旗,招呼着山民建设,身后李郓带着各村里尹前来叫住了刘元稷。

“老李干嘛,我正忙着呢”

刘元稷急促的说道。

“我们来看看进度嘛,怎样进度如何了”

李郓上前笑道。

“你看,牵引绳已经建成四根了,等两边木桩打好,左右最后两根牵引绳就可以拉制到位,还有你看看那边,我已分配了五百人负责粗绳索的捆绑,想不日变成,之后就是将其固定就位,将绳索用树藤,细绳捆绑起来后,便可以将牵引绳取下了,之后铺设木板,我估计最多十二月便可完成,明年初我们便可组织人力,挖池煮盐了”

刘元稷向李郓指了指各工地,笑道。

“这牵引绳不是固定好绳索就可以取了吗,怎么还要等绳索捆绑后,再取呢”

一边的戴俊龙不解的问道。

“你们看这绳索,虽然粗大,但是人在这上面施工还是很危险,牵引绳不仅可以用来牵引绳索,上面固定滑轮,滑轮上在固定细绳,而施工人员则用细绳捆绑起来,如此就算一时不小心滑落,也有细绳固定,不至于滑入水中,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刘元稷介绍道。

“这自古建桥哪有没伤亡的,刘先生帮我们建桥,还考虑我们山民的安危,真高义也”

黄福赞叹道。

“人命宝贵,无论是谁,并没有贵贱之分,不注重安全怎么行”

李郓笑道。

“有三位先生带领我们,前途无量啊”

孙迪明叹道。

“对了,怎么不见老于呢”

李郓看了一眼孙迪明,笑了笑后,又向刘元稷问道。

“河对岸呢,他好像带人去海滩找地方考察去了”

刘元稷向对岸一指,说道。

“确实该提前考察,不然明年挖池煮盐也容易手忙脚乱的”

李郓点头笑道。

“其实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提前挖池煮盐,反正煮盐从建造到出盐,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人手目前几百人就够了,和修桥不冲突”

刘元稷向李郓说道。

“这到没什么问题,到时候桥修通,又得海盐,可谓双喜临门啊”

李郓又点头笑道。

“关键是有了食盐,就有了纯碱,配合石灰石和石英砂,还有橄榄树弄出的橄榄油,肥皂,玻璃就都可以制造了,可惜油棕树如今还在非洲,要是能够移植过来,这棕榈油可比橄榄油更便宜啊”

刘元稷说着说着,叹息道。

而李郓上前,拍了拍刘元稷的肩膀,笑道。

“放心吧,这是早晚的事”

阅读明末之最后的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明末之最后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