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几日的太玄殿,正是大早朝时分。
陆修羽踏入大殿的时候,众官员各个神色绷紧。本就紧张的空气显得更是如同凝结一般,还密布着隐形的锋刃。
最近,这大胤的京城是真不太平。
先是枢机处闹出了春宫图事件,现在仍在整改中。皇上这次手段又快又狠,直接撤换了一大批枢机处的熟面孔官员,在自己的静养轩里新设了‘内书房’。现在的政令绝少通过枢机处下达,而是走内书房。
皇上此举,明面是整顿风气,实际上是彻底改制。梁太师虽说也在内书房行走,但众官员都心知肚明:很多事情,已是换了新天。
梁太师自然也没什么好脸色。
再就是上元佳节那日,宫中遭袭。刺客胆大骇人,直接从角楼上向皇上的面门放冷箭不说,还一把火烧了太皇太后的康慈宫。
紧接着没几日,至本书院的那帮士子又串联一道,在京城中举办什么“游行”,搞得其他书院的人也加入进来,连喊了三天三夜的口号,还到处散发小册子,向看热闹的百姓宣传他们的政论。
尽管很快就被京兆尹府的捕快们制止了,但还是流传了一部分出去。
现在全京城的人都出现了幻听的后遗症,那句“誓保国基,正本清源”的口号,连牙牙学语的婴儿都有好些会说了。
闹腾了这么一阵子,皇上却无甚反应,只是依旧有条不紊处理手头的政务。并且还吩咐各处,以太皇太后的康慈宫翻修工作为首要。
而皇上这厢按兵不动,下面的官员们便忍不住嘀咕了。
皇上这般,到底该说他是太沉得住气,还是太过年轻呢。
的确,给太皇太后翻修宫殿是大事,拖延不得。本朝以孝道治天下,太皇太后自然是最为贵重的。
然而,从政治智慧的角度来说,现在最棘手的事情却不是太皇太后的寝宫,而是那些在街头声嘶力竭的士子们。
这帮人读书多,想得多,主张更多。
而一旦有了主张,这帮人便管不住自己的嘴,总要指点江山。
就比如这次他们的口号。
誓保国基,正本清源。
似乎很宏大,但读书不多的人又不太明白他们想说什么。
而读过书的官员们自然是明白的。
这句口号的重点在后半句。
所谓正本清源,就是指从源头加以治理。
而大胤朝的源头是什么?无非就是皇上嘛。
这帮士子们摆明了是要管皇上的事儿,而且还打着国之基本的旗号。
其实众多官员早就悄悄打听清楚了,甚至还有人拿到了那些散发的小册子。
这些小册子写的颇具文采,但绝对不是一般老百姓能看懂的类型。
反正总结起来,这小册子先是回顾了皇上继位之后的生平,然后重点叙述了皇上亲政已满三年,却后宫空虚,嫔妃稀少,子嗣更是半个都没有。不仅如此,皇上还迟迟不定下皇后的人选,让后位空悬,使黎民寒心。
然后就是各种引经据典的论述,表达了君主无后(双重意义上的)是一件多么罪恶的事情。
这个观点,其实很多官员也是赞同的。
没有皇后可以,但不能没有后嗣。没有后嗣也可以,但不能没有皇后。
如果两个都没有,那大胤朝是要出问题的。
因此,这些士子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些噪音而已,他们带来的是一次舆论的狂潮。
这狂潮裹挟了所谓的民意,还有一大批官员们,已经形成了滔天之势,和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样。
若皇上之前还能以三年为期搪塞过去,那么这次就没那么容易了。
官员们各怀心思稳稳站好,直到陆修羽在龙椅上坐定。
众人山呼万岁,扬尘舞蹈。
“可有本奏?”刘淳上前一步,高声喊道。
一个声音打破了充满犹豫的沉默:“回皇上,臣启奏。”
陆修羽微抬眼眸,看见跪在地上的人。
京兆尹大人,赵京安。梁派大将。
“爱卿请起。”陆修羽道。“直抒无妨。”
赵京安起身奏道:“臣统管京城治安事宜,近期有大量士子聚集城内游行,并且高呼口号。臣前几日着人疏散了一批士子,又抓获了几个带头闹事的调查缘由。初步结果已经整理出来,臣也向内书房递了折子。可至今未收到皇上的批复。臣以为此事紧要,故再次奏呈皇上。望皇上当面下旨,臣即刻便去处置此事。”
此言一出,便有一股火药味弥散了出来。
没想到大早朝刚一开始,赵京安就点燃了最大的火药桶,摆明了是要皇上正面回应。
再细品他刚才所言,更是句句直指皇上新成立的内书房。
他说自己递进内书房的折子没有批复,分明是在暗示内书房处理政务效率低下,不如以往的枢机处。
不愧是赵京安。此人表面脾气直硬,实则老谋深算。
换言之,他是将暴烈脾气当成面具的高手,至少在第三层。
现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陆修羽的身上。
“到底是嘴上无毛……”有人已经这样想了。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景,一位年轻的帝王要如何应对,才能化解已经展露出来的颓势呢。
陆修羽对身旁的刘淳抬了抬手指。
老刘会意,立刻从一旁的奏折中拿起摆在最上面的一本,递到陆修羽手中。
陆修羽修长的手指翻开奏折,顺着纸张的肌理滑动。
片刻,他抬眸道:“你说的奏折,是这本吗?”
赵京安正想抬头去看,冷不防那奏折便直接从王座之上直接飞了下来,贴着他的脸颊擦过,落在地上摊开。
赵京安的脸颊立刻肿起一道。
阅读男科女太医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