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评比」

第五百四十六章:夺门之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十一月,京师解除戒严,安抚天下,杨洪等人班师还京。】

【论功封赏,杨洪封昌平侯,石亨封武清侯,于谦加少保、总督军务。】

【于谦推辞,不准。】

【北京保卫战,于谦实为第一功臣。】

【又因有拥立新君之功,朱祁钰为了表示对其的优崇,特命给予双俸】

【于谦上书固辞,说自己家连仆人都算上了只几口人,原来的俸禄就足够了。】

【现在边境、京城用费浩大,百姓有输纳之苦,军队也需粮饷,所以还是请求只支一俸。】

【朱祁钰因其房舍简陋,又赐宅西华门。】

【于谦仍固辞不受,说:“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朱祁钰不许,他就将皇帝赏赐的盔甲、玉带、玺书之类放在那里,一年去探视一次而已。】

【自己仍居住在原来的地方。】

……

{调于谦回京是大明战神做的唯数不多正确的事。}

{说于谦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大明帝国,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说他是大明的捍卫者,没有任何问题!}

{正统十四年的于谦都已经已五十二岁,在当时已经接近老年了。}

{八个月之前,还只是个兵部右侍郎,还远远称不上“股肱之臣”。}

{可就在年底,他成了无数人景仰的“救时宰相”,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这其实就是很悲哀的事情,国家昏乱才有忠臣。}

{没有“土木之变”给大明王朝带来的灾难后果,没有朝中重臣损失大半,在京城没有多少根基,也不善于经营人脉的于谦,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最受人尊敬的守城英雄。}

……

大汉·文帝时期

刘启望着天幕里的说辞,看向刘恒。

“阿父,他难道不算一己之力拯救大明吗?”

刘恒淡淡回答道:

“他是第一功臣,但不是救世主。”

“因为他只是臣子。”

“在他的背后,景泰帝的充分信任、充分放手,也对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体的作战指挥,也多亏石亨、孙镗和罗通等将官的精彩发挥。”

“每一位参战的大明普通士兵,都为这场战争倾尽了全力。”

“因为自靖康之耻后。”

“他们要坚守的,就不单单是一座北京城。”

“更是整个中原大地,万里江山。”

“他们要捍卫的,不单单是北京城的皇族与官员,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精英权贵。”

“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他们要维护的,不单单是大明的道统,不单单是这个存在了八十一年的政权。”

“更是华夏的礼乐制度、天理人伦。”

刘恒淡漠的看着天幕。

“启儿。”

“英雄的所作所为,也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不然宗泽、李纲、岳飞等人也不会失败。”

“但有没有某些英雄,也确实会变得大为不同。”

“没有项羽,秦朝的统治注定还会延续很久。”

“没有韩信,诸侯分裂的局面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天道有常……”

……

大唐·武宗时期

“哪有夸大其词啊……”

李炎的腰背微微弯曲。

整个人带着几分颓丧。

“安史之乱,京城丢失。”

“国土沦陷,生灵涂炭。”

“京师一丢,大明要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努力,最终收复北京和北方领土。”

“但国家经济蒙受的损失不可估量。”

“也无法再回到从前的盛世。”

“他怎么不是挽救大明啊……”

……

大宋·孝宗时期

“靖康之变,朝廷南迁,京城沦陷。”

赵昚仰天长叹。

“要是没有于谦,大明王朝的发展轨迹,就是这种样子了。”

北京保卫战仅仅进行了几天,论时间长度和惨烈程度都远远比不上靖康元年东京保卫战。

但后者的失败,造成了“靖康之耻”,并直接导致了北宋亡国,徽、钦二帝成为俘虏。

这难道不算拯救大明吗?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扶着石桌轻声道:

“他就是拯救了大明啊……”

若是丢失京城,国土面积急剧缩小,大明就重回南宋老路。

若是通过一场艰苦的守城战,保住北京,赶走瓦剌。

京城也会受到极大破坏。

但显然,只有于谦才敢放弃死守城池的套路,敢将大军开到城外。

以“背城而战”的战术打败瓦剌!

让他们连城墙的边都没有摸到,就不得不仓皇退兵。

“有能力,有操守。”

“这种大臣需重用!”

“于谦……”

朱棣估算着天上给出的时间。

“把十九年辛丑科的进士名单给朕找来。

……

【北京战后,也先见军事行动不能达到目的。】

【遂改变策略,表示愿意将朱祁镇送还。】

……

大汉·武帝时期

霍去病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这王八蛋还活着呢?”

刘彻扣了扣,有一搭没一搭道:

“必须活着啊,还得活的好呢。”

“毕竟北京之战大明打赢了。”

“手上这皇帝就不能怠慢了。”

“当然,要是没打赢,这东西也得活着。”

刘彻吹了吹指甲。

看着天幕道:

“他得谢谢于谦。”

“不然就得像徽钦二帝那般。”

“似狗一样的活着了。”

……

【公元1450年六月,吏部尚书王直等人请奏请遣使,迎回太上皇。】

【朱祁钰表示怕也先扣押使节,引发入侵,因此应当详议,勿遗后患。】

【七月,也先因屡次议和不成,再次遣使。】

【礼部尚书胡濙奏请迎回太上皇,被拒。】

【次日,朱祁钰亲临文华殿,质问百官为何反复要求与蒙古议和。】

【吏部尚书王直应对称太上皇在外理应迎回,以免留后患。】

【朱祁钰不悦,声称自己并非贪恋皇位,只是被百官强行拥立。】

【百官不知如何应对。】

【于谦从容回答“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朱祁钰同意其所说,随后派太常少卿前往宣府奉迎,大臣多认为应当厚礼相迎。】

【都御史王文认为,蒙古不索金帛必索土地。】

【胡濙认为唐肃宗收复两京后厚礼相迎唐玄宗,如今只在安定门相迎,实在太简朴。】

【但是,朱祁镇又发诏谕无需百官相迎。】

【见状,朱祁钰下令,百官在安定门迎接太上皇。】

【八月十五日,朱祁镇被迎入安定门,安置在南宫。】

……

大汉。

“有点意思。”

刘邦摸着胡子,一抹若有若无的轻笑挂在嘴角。

“明朝君臣对迎回朱祁镇的态度居然是截然不同。”

“朱祁钰的反对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明朝大臣的态度就非常暧昧了。”

吕雉不置可否。

“皇帝被俘在外,实在是有辱国格。”

“除非他死在外面,不然捏着鼻子都要迎回他。”

刘邦点了点天幕,侧头道:

“但是明朝大臣又普遍对朱祁镇本人抱有敌意。”

“你看,他们只关心迎回太上皇,但是并不关心太上皇迎回后的待遇。”

“这其实就反应了一件事。”

刘邦竖着一根手指在吕雉面前晃来晃去,但就是不说。

吕雉眯眼瞧着他。

“你是说,哪怕是被俘放回的朱祁镇也足以动摇他皇位的合法性?”

刘邦满意的笑了。

“对啊!”

“因为除了清理王振余党、打赢京师保卫战以外,他没有任何可以与朱祁镇竞争皇位的资本!”

“而群臣之所以支持他,更多的还是为了完成这两件事情!”

刘邦比了个二,又慢慢收回。

“而这两件事情结束之后,皇位竞争又退回到了皇家私事上去了。”

“连于谦都同意了。”

“你说他慌不慌?”

“你猜他下一步要干什么?”

吕雉冷冷的瞥着他。

“废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刘邦拍了拍手,赞同道:

“是的,废太子。”

吕雉冷笑着:

“那他为什么不退位呢。”

“毕竟自己的皇位也是捡的,是事急从权。”

刘邦毫不在意的摆摆手。

“他已经说了啊。”

看着吕雉的眼眸一字一句道:

“他是百官拥立。”

“请来做的!”

……

【按理说事情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已经成为定局了。】

【朱祁钰还是朱祁镇的弟弟。】

【从年龄上讲,太上皇应该活该在南宫待到死。】

【但事情很快就出现了问题,根源就在立储上。】

……

大明。

“你可闭嘴吧!”

朱元璋跳起来怒骂着:

“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

“饿死他!”

“毒死他!”

“什么就都没了!”

“一了百了!”

“怎么一点轻重缓急都分不清吗!”

……

【朱祁镇正统时代统治了十四年,虽然随后朱祁钰接任,但太子还是没换,依旧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

【而且,朱见深名义上当太子还比朱祁钰登基更早,名正言顺。】

【但朱见深总在这太子位子上待着,就是在时刻提醒朱祁钰,你是个凑数的。】

【那皇位原本就不是你的。】

【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钰不顾一群老臣的反对,把朱见深贬为沂王,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没想到到了第二年,这太子直接走在皇上前面了。】

【朱祁钰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他就这一个儿子。】

【到头来大明朝等于没有太子了。】

【当时,大多数大臣都提议,重新把废太子朱见深立为东宫。】

【朱祁钰相当不开心,自己还年轻,死了一个儿子可以再生嘛。】

【所以,这件事好几年间朱祁钰都在和臣子们扯皮,但儿子一直也没生出来。】

【扯皮一直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这一年刚过完年,朱祁钰突然病倒了。】

……

天幕上。

四更时分。

黑压压的夜色下。

一文一武带着一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打开长安左门,入了皇城。

众人向皇城东南角赶去。

一路上压抑且沉默。

武将时不时的擦着额头上的汗。

文人突然站定,冷不丁道:

“钥匙呢?”

武将不明就里,把钥匙交给他。

文人右手一扔,钥匙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有进无退,有生无死!”

画面一转。

清晨,

午门外的朝房中,已经坐了很多等待上朝的大臣。

“今天说什么也要确定沂王的太子之位!”

“是啊,陛下这身体……国无储君,不得不防啊。”

“说的是啊。”

众人正议论纷纷

奉天殿那边突然传来一片喧哗之声!

很快,钟鼓齐鸣,声响震天。

众大臣纷纷走出朝房,向奉天殿赶去。

就在雄伟的大殿丹陛前,那名文人不可一世地站在正中。

“太上皇复位!宣众官进谒!”

大臣们一脸茫然。亦步亦趋的进入大殿。

一抬头。

身形消瘦,目光阴鸷的朱祁镇正堂堂正正的坐在龙椅上!

“卿等因景泰皇帝病重无法理政,迎朕复位。”

“众卿家照旧用心办事,共享太平!”

众臣相互对视一眼。

一个个地跪了下去。

叩头行礼。

……

【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钰患重病。】

【正月十四朝会上,礼科给事中刘钦重提“复立太子”一事。】

【见朱祁钰日渐病危,众大臣也纷纷进言。】

【与前几年的重臣皆沉默不同,这次,于谦、商辂等重臣也力主复立朱见深。】

【然后,朱祁钰拖着病体艰难“定调子”所请不允!】

【之后两日,朱祁钰因病体加重而免朝。】

【但大臣们的奏章依然如雪片般送来。】

【十六日夜,内阁大学士商辂、兵部尚书于谦、礼部尚书胡滢三人秘议。】

【由商辂起草了联名要求“复立朱见深”的奏疏,准备在次日早朝时再做据理力争。】

【但就在当夜,石亨秘密觐见孙太后,取得孙太后的“懿旨”。】

【徐有贞也和幽禁南宫的朱祁镇取得联系。】

【众人提兵入大内,先进南宫接出朱祁镇。】

【再趁大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松进入奉天殿。】

【十七日清晨,朱祁镇赫然复辟成功。】

【病入膏肓的朱祁钰,在闻听朱祁镇即位的钟鼓声后,气息奄奄地说:好,好,好。】

【二月初一,朱祁镇下诏废朱祁钰仍为郕王。】

【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卒,以亲王礼下葬。】

【由于石亨等人夺门而入正殿复位,所以史称“夺门之变”】

……

阅读终极评比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终极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