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大明」

第四十七章大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印度总督,别名又叫印度副王。

在印度大起义后,东印度公司被迫向英国政府求援,持续两年的大起义被镇压,东印度公司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因为其连印度都控制不住,甚至引起了大规模的动乱,自然就被英国政府解散,印度总督府正式成为官方。

自此,成百上千名英国公务员来到印度上班,建立起了一套复杂的统治体系,维持了近百年的稳定。

如果说,东印度公司的入侵是为了经济利益,那印度总督的入侵,基本就是政治和领土需求。

作为中孟加拉的首府,孟加拉地区的中心城市,达卡的汉化建筑是极多的,各类的夫子庙、学院,以及各种衙门、商铺,不计其数。

曾经达卡的汉人数量达到了三十来万,不过在庞大的孟加拉人民的人口海洋中,就只是一片浪花。

同样,孟加拉的英国人在庞大的慕斯林群体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英国人与雍国不同,深谙权衡之道。

你慕斯林人口再多,有印度教徒多?

于是,在占据达卡后,孟加拉总督就向印度各邦、总督,调来了十来万印度士兵,负责镇压整个孟加拉地区。

而在政治上,商业中心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地区,则被印度总督直辖,成为了印度首府。

目前孟加拉总督所控地区只是昔日的中孟加拉,人口依旧超过千万。

“阁下!”考斯塔斯·伍德曼将军穿着军袍,金色的军章闪闪发亮,那是他平定印度叛乱的荣耀。

“军队已经动员完成,只要您的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即日出发。”

孟加拉总督两撇胡须抖擞,精神奕奕:“将军,为女王陛下和联合王国效力的时候到了,只要拿下东孟加拉,你的功勋我会亲自上报给伦敦。”

“一个男爵,必不可少。”

伍德曼将军大喜过望,只要是英国人,就没有不渴望爵位的:“请放心,总督阁下,东孟加拉地区将是联合王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请您准备好美酒和牛羊,为我们庆功!”

言罢,在向着一众绅士、官员们点点头,然后昂首阔步地离开了总督府,快马加鞭地来到军营。

与当年的孟加拉战役不同,那时候印度起义刚平定,还有许多的英军留在印度,参与了这场战役。

但如今,纯正的英军只在加尔各答,那十万印度仆从军及数万新编的孟加拉仆从军,都是由英国人担任中高级军官。

没办法,英国人并不信任这些仆从军,尤其是之前的印度大起义,更是动摇了信任基础。

在之后,印度总督府开始不断地征召锡克人,这个在印度统一战争中给他们带来麻烦的民族。

曾经英、印分开的局面,也得到了改变,印度军官不再得到信任,英国人开始充任仆从军的军官,指挥作战。

好处也很明显,犹如杠杆原理一般,撬动了更大的军队,同时加强了对印度仆从军的控制。

而坏处,则自然是战斗力不及纯粹的英军。

不过总体来说,这时利大于弊。

回到军营,空气中散漫着牛排的香味和酒精的味道,大量妓女们陪在军官们身边,一个个妩媚动人。

他们都是纯粹的英国人,也就是这只军队中的中高级军官。

而在另一边,则同样也是英人军官,他们只是中级军官,没有羊牛排吃,只能啃吃着廉价的羊肉和啤酒,气氛更为松散。

至于印度军官?

抱歉,他们根本就不会在同一个军营,只能在另一座军营中享受咖喱和劣质的土酒。

就算如此,其生活也超过了大部分的印度民众。

“伍德曼爵士!”

一路上,问好声不断。

军官们也颇为体面的停下了手中的刀叉,放下怀中的女人,规规矩矩地站在餐桌两旁。

“诸位先生们,这场战争关乎帝国的荣誉,以及诸位的前途!”

考斯塔斯·伍德曼知道如何提高士气,他朗声道:“还是按照之前的规矩,四成归属于军官,半成归属于仆从军官,另外半成属于士兵。”

“另外的两成,则属于公库!”

不用说了,剩余的三成,自然是他这位将军,以及总督府瓜分。

所有人都很满意,这是一份非常公道的划分方法。

“孟加拉地区的寺庙一如既往地富庶,东孟加拉还有一座港口,更是充满了黄金和白银,将士们,荣耀和财富的时间到了——”

一时间,欢呼声不止。

随即,大军浩浩荡荡,向着东孟加拉地区进发。

东孟加拉与中孟加拉的边界是恒河。

恒河上大量的渔民聚居,岛屿颇多,芦苇荡密集,水流极大。

也正是如此,雍国派遣了不少眼线在恒河附近转悠,知道英军出兵的消息后,立马就收缴了所有的渔船,进而延迟英军的出兵。

“坚壁清野!”

顾海章作为总指挥,在得知英军出发后,立马就在吉大港发出了指令。

十万大军,如此庞大的数目,即使在孟加拉也不可小觑。

用句俗话来说,10万人每天拉的屎都够塞条河的,更别提吃喝用度了。

在顾海章看来,当年的孟加拉战役之所以失败,主要就是雍国上下太过犹豫。

或者说,太在意那些瓶瓶罐罐,没有进行坚壁清野,从而让英国人轻易地获得了补给。

一路打一路横扫,不缺水,不缺粮,简直不要太舒服。

雍国上下就是舍不得孟加拉的富庶,犹犹豫豫,结果最后整个桌子都掀了,失去了整个西孟加拉和中孟加拉。

所以,前车之鉴不远,顾海章第一时间就决定坚壁清野,绝不能让英国人轻易的得到补给。

而这只是第一项。

打仗必须要谋算清楚了。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整个雍国在吉大港只有三万士兵,再加上援助而来的1万多,顶多五万人。

这是纯粹的以少打多。

“英国人为军官,士兵为印度教徒、穆斯林教徒?”

他嘀咕着,眼前突然的一亮,想起了几年前的印度大起义。

英军来到了。

经过数日的收集,来自于加尔各答的英国商人们送来的船只,将所有的英军带过了恒河。

而紧接着,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大量的荒无人烟的村庄。

水井被堵住,桥梁被截断,房屋没了顶,简直是无人区。

这下,东征军坐蜡了。

有粮食,但却没有柴火,只能拆那些民房。

大量的补给在慢慢渡河。

而这个时候,雍国军队来了。

“这是什么?”

伍德曼看着眼前遍地的牛,一时间愣住了。

紧接着,手底下的军官们立马反馈出了大量的消息:

许多印度教徒徘徊不前,不敢伤害那些神牛。

“混蛋,不是还有慕斯林吗?”

“地面上有很多的死猪!”

“而且我还听说,雍国人在子弹上涂抹了牛油和猪油,许多士兵已经跪在地下进行祈祷了了……”

这一下,大部分的士兵竟然无法指挥动弹了。

而能够作战的,还有那些头裹的大头巾的锡克教徒。

“开炮——”

有着牛和猪在前面作为阻拦,庞大的东征军根本就不敢开炮开枪,一时间竟然愣在原地,喧哗不止。

顾海章知道机会来了,大喊一声。

一时间,炮声大作。

……

此时,北京城中已经收到了雍国的消息。

英国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再次准备入侵孟加拉,全面占据这片肥沃的土地。

而南洋总督提前做好了准备,但却因为时间太短,导致军队的数目较少,一时间结果难料。

整个内阁为此而忙碌起来。

不出意外的话,如果这场战事结束的太快,或者太慢,那么整个大明参加其中的可能性将会大增。

甚至除了水军以外,陆军方面也会参加其中。

很显然,以目前的财政状况而言,根本就无法远距离输送数万大军。

更别提了,在中亚,俄罗斯已经蓄势待发,随时可能准备兵发西北六国,京营在练兵呢!

对此,朱敦汉是毫不慌张的。

无它,因为此时的大明血槽极厚,一场两场的战斗失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只要不像满清或者宋朝一样,骨子里软了直接送钱投降。

失败了一场,再打就是。

只要最后赢了,那么之前输了的所有筹码将会再次回归。

所以他不急不缓地要求京营练兵,同时让内阁平静下来,筹划着整个来年的预算。

新年过后,雪花日多,所有的衙门已经开始上班,而大明朝也开始为隆武元年准备了。

由于今年注定是个战争大年,所以内阁对于来年的谋划规模是在三亿。

三亿银圆,以及未来的龙元。

这笔前几年的预算增加了五六千万。

但保守来看,这点钱面对战争还真是有点不够看,尤其是南洋地区和中亚的战事。

“一旦与罗刹人打起来,毕竟是个长久战,所以一应的物资供应要提前预备,5000万只能支持半年!”

匡源沉声道:“这5000万是多出来的预算,已经算到了明年发行的龙元之中,但如果要加上南洋战争的话,必须还要两千万!”

“恕臣无能,实在不知该如何开源节流为好!”

说到这里,他满脸汗颜,一时间竟然惭愧不已。

内阁也沉默了。

总不可能再次发行债券?

所以,又是一个困境,筹钱。

面对阁老们的愁容,朱敦汉则轻笑道:“南洋总督这次不就给咱们留下个好例子吗?”

“您是说?”

“雍国,朝廷之藩国,南洋藩国的同宗,既然朝廷缺钱,那么就让这些南洋藩国们出点血吧!”

“可是陛下,这有失朝廷脸面——”

“脸面重要还是国威重要?”

朱敦汉轻哼道:“大国八十,中国五十,小国三十,就那么摊派下去,谁要是不出钱,那就是不尊号令,忘却了宗亲之谊。”

“在宗亲之谊面前,区区的几十万块算得了什么?”

在南洋,大明朝廷一直处于大家长的作风。

即,它不允许某个藩国肆无忌惮的扩兵,或者侵犯他国的人,亦或者违背宗藩条例。

甚至为了地区平衡,也会暗暗的打击某个强大的藩国,例如秦国。

同时,作为大家长,南洋总督作为监督人,拥有数万陆队和庞大的水师,这些军队完全是由大明的财政在供养。

换句话来说,藩国不需要交保护费,就能享受被保护的待遇,简直不要太爽。

比亲儿子还亲儿子。

除此以外,从世祖朝开始,对一些藩国开始了明里暗里的照顾。

如,秦国矿产缺乏,贵金属稀缺,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金银来北京兑换货币。

这时候,朝廷就以二十万石米,十万块银圆的价格定量购买,保证他们有充足的外汇。

其余的大小藩国也是如此,或特产,如鹿皮、菠萝,乃至于羽毛等,比市面上高一两成的价格进行定量购买,长久不变,是藩国一项稳定的收入。

例如新就藩的夏王,其夏国出羊千只、牛百头,袋鼠、兔子皮各三千件,朝廷给予十万银圆与它,助其扎根,缓解其经济压力。

这是一种经济上的照顾。

朝廷其实也不亏,每年定量从南洋获得数百万石的贡米,价格依旧维持在一块两石,通货膨胀下,几十年来朝廷大赚。

藩国具有独立性,但同时又是大明的附庸,基于血缘关系下,权责不明,有时候吃亏的事也得去干。

责任和义务得分明了。

朱敦汉觉得宗藩条例确实要改了。

200年来,血缘关系早就疏远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亲情不在,只有讲利益了。

不过,如今在宗亲之谊这面政治正确的旗帜下,所有的藩国就不敢说话了。

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

这远比大明举起军队大旗和强势威逼来得强。

内阁里面都是聪明人,自然也学会了举一反三:

“陛下,此次朝廷出兵西北,西北六国不付军饷,但是后勤补给却应该跟上吧!”

龚橙认真道:“哪怕是一半,至少也能为咱们省去近千万块钱!”

“首辅?”朱敦汉看向了匡源。

匡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道:“这是自然,朝廷千里迢迢出兵,物资补给竟然跟不上,藩国帮忙也是应该的。”

“不会涉及什么体面……”

阅读振兴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振兴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