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瑜也不废话,直接了自己的想法。
“玛嬷,孙女觉得可以将哥哥安排去广州任职。”
“哪怕只是一地方小官,只要做出了政绩,想要升迁就很简单了。”
“有小叔公护着,又没人敢给哥哥穿小鞋,压下哥哥的政绩。”
觉罗氏看看富察氏,想问问她的意思。
毕竟她是石礼哈的亲额娘。
富察氏是管家理事的一把好手,但涉及到朝政,她就完全不懂了。
不过听到有小叔能够护着自己的儿子,她倒也不排斥。
“那...那等回去了,我给你阿玛和哥哥说说此事?”
婉瑜点头。
随即她又说道:“其实我建议去广东,也不只是因为小叔公的原因。”
觉罗氏就知道,自家这个孙女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她这么说肯定原因。
“瑜儿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都是一家人。”
“石礼哈又是你亲哥哥,咱们又什么不放心的?!”
富察氏也点头,“你玛嬷说的是。”
婉瑜收敛神色,严肃的说道:“玛嬷,额娘,这事儿我告诉你们,你们可得遮掩着些。”
“回去只告诉玛法他们就行,千万别泄露出去了。”
觉罗氏神情一震,孙女这是要说大事啊!
富察氏也面露紧张的看向闺女。
婉瑜小声的用蒙古说道:“玛嬷和额娘也知道,我喜欢看些地志游记。”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说是广州沿海一带,明朝时期,曾有人从西方外国传教士处,购买过一些粮种。”
“好似是叫番薯(红薯)、马铃薯(土豆)、玉麦(玉米)。”
“听说买过这些粮食的人,种出来的粮食都非常高产。”
听到孙女突然说蒙语,婆媳俩自然也用蒙语对话。
富察氏的额娘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老夫人的额娘是蒙古台吉之女,所以婆媳俩都是会蒙语的。
觉罗氏皱眉问:“高产?可有记载一年的产出多少石粮食?”
她们这些做当家主母的,自己手上可有不少田庄地产,每年的收成还是多少了解些的。
现在老百姓一亩地的收成,大多在1石左右,北方产量最高是也2.39石。
1石大概为180斤,也就是说一亩地的收成200斤为正常现象,达到400斤以上便是很高产了。
当然也有更加高产的,那便是南方有种植双季稻的,亩产超过3石。
婉瑜继续用蒙语说道:“孙女从那游记上,看到的是番薯可以种春夏两季。”
“春季亩产可达近20石,夏季亩产至少也有六七石,一年可达近30石。”
“玉麦(玉米)亩产量,轻松可上千斤(10石)甚至更多”
“马铃薯产量更高,能高达亩产50石。”
觉罗氏和富察氏看着孙女(闺女)的小嘴一张一合的,此时已经被她口中蹦出的数字震的头脑发晕了。
觉罗氏哆哆嗦嗦的,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瑜儿啊,你说这事儿是真的?还是夸张了的?”
“若真能有这么高产的粮食,为何前明就有的东西,如今大家竟完全不知道呢?”
婉瑜紧了紧手中的帕子。
“玛嬷,孙女也只是在一些地志游记上看到的,真假就不得知了。”
“不过孙女觉得既然有过记载,应该也不全是虚言,三哥以后去广州的话,这是一条很好的前程。”
“至于为何没有推广开来,孙女倒是有几分猜测。”
“哦?”觉罗氏好奇看向她。
婉瑜认真说道:“虽然别的原因,孙女不清楚,但孙女觉得前明后期朝政混乱、吏治腐败,再加上农民起义,还有咱们老祖宗......。”
“当时宋廷肯定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推广新的农作物。”
“而且能不能传到上面大员和皇帝的耳中都未可知。”
“至于如今为何也未推广,毕竟满汉是有矛盾的。”
“咱们满人懂汉文化的毕竟不多,大部分人连汉话都听不懂,更何况看懂汉文呢?”
“而且那些关于高产作物的信息,也并没有官方记载。”
“就连熟读汉文的皇上和皇子阿哥们,学的也是儒学经典和各种经史子集以及治国之策,哪有多余的心神看杂书?”
“就连孙女也是因为喜欢看游记地志,才察觉出一二分端倪。”
觉罗氏和富察氏被婉瑜的理解给说服了。
仔细想想是很有道理的!
觉罗氏看向孙女的目光,更加幽深了几分。
【不怪老头子可惜,若孙女是个男儿身,瓜尔佳氏一族怕是前途无量啊!】
【自家这小孙女,不仅脑子聪慧,还是个有大机缘的人。】
从太子妃人选有二孙女,变成了三孙女,并且三孙女还获得了太子的独宠。
觉罗氏就觉得自己这个孙女不简单。
今天又听她提到了高产种子,更是让她的猜测深信不疑。
觉罗氏拍板决定道:“去!必须去广州!”
“一会儿回府后,老身就告诉你玛法他们这事儿。”
“让你玛法他们安排,把你哥调去广州任职。”
“再给你小叔公去信一封,明年你哥就去广州那边!”
富察氏虽然有些舍不得儿子儿媳还有小孙女,但想到儿子的前程,她并未说什么。
显然是默认了婆婆的决定。
有了玛嬷的支持,婉瑜也放心不少。
她笑眯眯的对玛嬷说道:“玛嬷,您回去了一定要让哥哥多查查这方面的资料。”
“以后去了广州,多多关注那些来大清的洋人。”
“尤其是他们带上的种子粮食。”
“若哥哥真的发现了高产作物,献给皇上,哥哥说不定还能封爵呢!”
觉罗氏和富察氏双眼瞬间亮了好几度。
“真的?”
婉瑜点头,“若是哥哥发现献给皇上,那就是皇上的功绩啊,这可以有利于千秋万代的功绩,会千古流传的。”
“一旦发现高产作物,每年会少死不少人,甚至还会因为粮食充足,每年新增不少人口。”
“咱们大清经常有不少地方出现天灾,还有时常的战争,都是需要人口和粮食的。”
其实还有可以瞬间让家族封爵的好办法。
那就是提出“牛痘”预防天花。
但婉瑜并不准备,此时将“牛痘”揭露出来。
一是因为这个功绩只是一时的,而且封爵后空有爵位没有实权。
而高产作物,这三种作物就够自家哥哥折腾大半辈子了。
足够他封爵,然后慢慢升职了。
既留下了名声,又能稳步升职,还因为是农业相关,不会得到皇上的忌惮。
二是因为自家身后的势力,已经够大了。
阅读毓庆宫秘闻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