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复制」

第514章 星箭发射(上)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对火箭、对航天、对探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一下关注,打开开播提醒,这样明天我开播的时候,你就能第一时间收到系统发送的提示信息。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大家晚安。”说到这里,杜青青果断退出直播后台,关闭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下播了。

回到别墅之后,杜青青依旧精力充沛,拉着乔瑞达去后花园,坐到长椅上,吃月饼赏月,将这个八月十五中秋夜,过了个十足十。吃完一盒月饼之后,杜青青以天气寒冷为由依偎到乔瑞达的怀里,两人一边赏月,一边说着一些私密话,直到夜深露重,月亮西陲,两人这才返回房间睡觉。

第二天,乔瑞达和杜青青理所应当的起晚了,睁开眼睛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上午十点钟。好在星箭发射测试,时间是在下午,现在起床也赶得上开直播。两人急匆匆的穿衣起床,吃了一顿早中餐,开车载着各种直播设备,赶到二号火箭发射塔附近的时候,时钟已经指向了十一点。现场喇叭中,正在播报,“三小时倒计时,请工作人员各就各位,进行发射前最后一次检查。重复一遍,请工作人员各就各位,进行火箭发射前最后一次检查。”

二号火箭发射塔,高度达到了惊人的140米,比一号发射塔要高了一倍以上。但是二号火箭发射塔的横截面积,比一号发射塔反而要小了不少,这是因为星箭的直径和体积实在太过巨大,无法做外面的旋转平台。既然旋转平台都不做了,那发射塔干脆做了适当的简化,这就使得二号火箭发射塔显得相当的苗条,直直的一根棍子一样,立在那里,必须依靠着几根斜拉索,才能固定住,不倒的样子。就在这个苗条的火箭发射塔旁边,矗立着一枚重量超过4000吨,高度超过120米的庞然大物,那就是今天的主角,超重型运载火箭星箭。

杜青青架设好三脚架和照相机,抬头仰望星箭顶端,不由感慨道:“这枚运载火箭看起来好高,好大,看这高度,超过100米了吧?”

“是的,星箭完全体的高度,正好是120米,起飞重量超过了4000吨,运力仅次于丑国传奇火箭土星五号。”乔瑞达将视频信号线,插入转播设备,一边开机进行调试,一边说道。

“听说土星五号的造价高达1.87亿美元,那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1.87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十亿美元以上。乔总,你们这枚星箭的造价,不会也这么高吧?”

问话的是一位戴着墨镜的男摄像师,身上穿着央视的马甲,应该是央视新闻拍摄团队的一员。乔瑞达他们目前所处的区域,是一栋二层小楼的楼顶上,距离二号火箭发射塔一千米左右,正好是拍摄火箭发射的最好机位,安全方面也能得到保证。这里也是瑞达航天划出来的媒体区,来自国内外的几十家媒体记者,拍摄团队,全部聚集到了这两百来平的楼顶上,非常的热闹。乔瑞达也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公共人物了,对方又是一个新闻行业的从业人员,认出他来不奇怪。

“我们的星箭,造价当然没有那么高。我们瑞达航天只是一家刚刚成立一年的民营航天公司,可没有nasa那样财大气粗,在设计产品之初,就要求尽量节省成本。外壳材质,选择了物美价廉的不锈钢,燃料选择了最便宜的液氧和甲烷,发动机使用了成熟产品天鹊系列发动机,采用多机并联方式,来做大推力。不过星箭的体量在那摆着呢,再节省,生产成本也超过了一亿美元。好在,我们的星箭,可以回收多次使用,成本分摊下来,还可以勉强接受。”瑞达航天没有在媒体区安排解说人员,乔瑞达只好临时客串起了解说员,帮大家答疑解惑。

“乔总,听说你们这次火箭发射测试,要送一艘探测器去月球,这是不是真的?”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姐姐,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提出了她的疑问。

“是的,你听到的消息没问题。准确一点说,星箭上搭载的是一艘探月飞船,它的内部安装了多个探测器,放置了一台月壤采集车,和一个可以展开的月壤分析提取工厂。探月飞船成功落月之后,我们将放出月壤采集车,批量采集月壤,送到提取工厂中,尝试分析月壤成份,提取氦三、钛铁矿、稀土元素等有用的东西。”

乔瑞达难得在媒体面前露面,接受采访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眼见机会难得,一位记者将手里的话筒递到了乔瑞达的面前,开口提问道:“根据我了解到的消息,前不久瑞达集团旗下新成立了一家瑞达新能源公司,并且在距离瑞达航天城不远的地方,斥资几千亿开工建设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现在又要发射月球探测飞船,去月球采集氦三,而氦三正是传说中最理想的核聚变燃料,乔总你们瑞达集团,这是要搞定从燃料开采、到可控聚变、到发电一条龙吗?”

面对话筒和镜头,乔瑞达也不发怵,他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是有这个想法,众所周知,自从18世纪末,发电机被发明之后,火力发电,就一直充当着供电主力。哪怕后来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裂变)获得长足发展,火力发电的主导地位,也依旧不曾动摇。现在二百多年过去了,也到了发电模式彻底变革的时候,在我看来,可控核聚变发电,就是替代火电的最理想发电方式。聚变发电相比火电,优势不要太多。首先,资源充足,地球上的氘氚、月球上的氦三,都可以做为聚变燃料使用,只要提取技术达标,数量几乎无穷无尽。其次能量密集、没有污染,核聚变可以说是人类掌握的,最先进的能量产生方式,能量密度相当之高。理想情况下,1kg氦三聚变可以产生数千兆瓦时的电力。而且核聚变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不会产生核废料,相当的环保。”

“乔总,你这么说,是不是意味着你们瑞达集团,已经掌握了可控核聚变实现的关键技术,可以在不远的未来,点亮聚变之光?”

“我可没有这么说,这都是你们的臆测。我们瑞达集团确实掌握了几种关键技术,其中就包括一种常温超导体,但是可控核聚变的难度实在太大了,理论看似简单,工程实现起来,却相当之复杂。在聚变之光真正点亮之前,谁也不敢夸口,掌握了可控核聚变。”

“乔总,能详细说说,那种常温超导体吗?如此重大的科研成果,我们怎么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我说的这种常温超导体,是我们瑞达研究院在最近合成的一种铁合金,目前依旧处在保密阶段,不方便透露过多细节。”

……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这块媒体区域,简直成了记者招待会,乔瑞达先后回答了一众记者提出的十几个问题。直到后勤部的同事,给这些记者和媒体人,送来了盒饭。他们忙着吃饭,这才放过了乔瑞达。

乔瑞达和杜青青,刚刚吃了早饭,这会儿还不饿,也就没有拿盒饭吃。杜青青在这半个小时内,安置了三个机位,放飞了两架无人机。这些机器拍摄的五路视频信号加上一路从航天城飞控中心转过来的视频信号,全部接入笔记本电脑,然后通过导播软件,在五路信号中,进行优选切换,推流到直播间,以确保直播效果。

中午十二点,杜青青在瑞达集团官方直播间和快拍平台,同时开播。从昨天晚上开始,瑞达集团旗下的几款软件,都对今天这场直播进行了推广。快拍平台上,也提前做了直播预告,所以在直播间打开的一瞬间,就涌入了十几万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播间人数还在一路蹿升。让乔瑞达颇感意外的是,快拍平台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竟然超过了瑞达集团官方直播间不少。看来快拍软件真的成了气候,用户数量相当之多,已经有了前世抖音的几分功力。

直播开启,首先出现在镜头内的,就是高高矗立在发射塔旁边的星箭超重型运载火箭。通体黑色涂装的星箭,在阳光的映照下,灼灼生辉,只论颜值,绝对秒杀一片其它火箭。看到这一幕场景,观众们感慨良多,密密麻麻的弹幕,一瞬间就出现在了直播间中。

“开幕雷击,这是运载火箭,这也太大了吧!”

“没有合适的参照物,不太好确定这枚火箭到底有多高,多粗。”

“这款运载火箭的直径,和旁边的发射塔要差不多了,目测至少在九米左右。”

“如果这款火箭的直径真的有九米,那就是妥妥的世界第一了,甚至超过了丑国曾经的火箭霸王土星五号。”

“土星五号早已成为绝唱,就是老美找回了图纸,也难以生产出来。现在的瑞达航天,却是实打实的做出了如此一款堪比土星五号的运载火箭来,简直太厉害了。”

“我记得瑞达航天掌握了火箭回收技术,那这款超重型火箭,会不会也支持回收?”

“如此重量级的火箭,想要垂体回收,相当的困难吧。我就怕回收到一半,失去控制,直接摔地上,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掉地面上,破坏力太大,应该尽量避免才是。”

“我就想知道,这个大家伙的运力有多少,不会还赶不上上个世纪研发的土星五号吧。”

“咦,这都开播好几分钟了,怎么咱们的青青主播还没有露面。”

杜青青拿出化妆盒,对着镜子补了补妆,而后站到了镜头前,一脸微笑的说道:“观看直播的各位老铁们,大家中午好,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我后面这个巨大的运载火箭,大家看到了吧。它是瑞达航天研发的一款超重型运载火箭,代号星箭。星箭主体由第一级超重级助推器和第二级太空助推器组成,整体高度为120米,直径为9米,起飞质量达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重复使用,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箭。星箭的设计目标包括完全可重复使用性,能够垂直发射,垂直回收,并在发射回收后的几小时内再次重新发射。此外,星箭的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00吨,能够送往月球、火星或其他遥远目的地,或进行绕地球飞行。星箭的研发和应用旨在实现载人登月、前往火星等太空探索目标。

此次测试发射,是星箭第一次做整体飞行测试。在此次发射之前,星箭已经做过了一级点火跳跃测试,一级十公里飞行回收测试,二级点火测试、整体模拟测试等多轮测试,均取得了完美的测试结果。但是此次整箭飞行测试,依旧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火箭一级的并联发动机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9台,出任何意外都是有可能的。

在人类航天史上,类似的多发动机并联火箭,曾经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前苏联的n-1火箭,它是为了对标丑国的土星五号设计的登月火箭。但是当时的苏联航天局,并没有掌握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技术,为了达到土星五号差不多的推力,只能采用多发动机并联方案。于是苏联火箭设计师在n-1火箭一级上,并联了30台nk-15发动机,(比星箭还多了11台),二级火箭,并联了八台nk-15v发动机,三级火箭,并联了四台nk-21发动机。由于那个时代点火和控制技术相当之落后,并联如此多的发动机,其可靠性,那是相当之糟糕。了解航天史的同学,肯定知道n-1火箭的结果可是不怎么美好,先后发射多次,都因为一级或二级的某些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败。最终以彻底放弃登月计划,而告终。”

阅读无限复制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

阅读推荐

无限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