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阳劳教所的事情,不过是漠北之行的一个插曲,不过这个插曲,却是让李世民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比如,对于刑法的全面改革,他认为,继承前隋的那些刑法手段已经不适用。囚,杖,流,斩等,都不及孙正明想到的这种劳教制度有效。它就应该是一个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手段。
一个人伤害了另一个人,你打他几十杖来惩罚他,往往起不到积极作用,伤人者和背伤者,都首损失,而且,伤人者很可能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作恶报复。
但是让劳教所来劳教他就不一样了,接受思想教育之后,他们出去之后应该不会再打击报复伤人,同时,在改造期间,还能创造一些经济利益,赔偿那个被伤害的人,这才是两面受益的好事情。
对于孙享福的一些新颖的想法见的多了,李世民越发的看不上前隋的那一套了,而且,对于这种有利无害的改革,他巴不得马上执行。
于是,他跟孙享福和房玄龄连夜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行文天下州县,废除原先的刑法判罚制度,除必死之罪以外,全部改为劳教,根据罪行严重性,来判定劳改时间长短。
另外,即便是死刑犯,也不再是秋后砍头了事,而是先监押在劳教所,再三审核其罪行,差不多会给这些人一年的缓刑期,确认他是必死之罪后,才会行刑,对于很多情有可原的死罪,还可以根据其在劳教期间的表现,从死刑,改判为终身劳教,缩短刑期等,这样,差不多能榨干一个人的经济价值了。
然之后,善阳劳教所这个走在大唐劳教事业最前端的地方,注定会变的更加热闹了,因为现在大唐的其它地方并没有建立劳教所,也不像这边有这么多荒芜的土地需要开发种植,所以,李世民的新规里面,全国所有被定罪的犯人,都要按季度交由州府,一起押送到善阳劳教所来接受劳动改造,同时,他还打算派几个老学究过来帮助半吊子的虞方,共同研究这个思想教育的法门。
次日下午,大队人马来到了定襄新城的脚下,这里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差不多完成了城墙和主干道的建设,大小规格与善阳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地势的原因,没有将格林河囊括其中,不过,做了人工引水道,在城内挖了几个蓄水的湖泊,还挖了排水沟渠,这也算让城内有了较大面积的活水流动。
周纯手下的熟手建筑工有两万人都在定襄城忙活,不过定襄没有那么多会烧砖建房的汉民百姓,期间还经历过了一两个月的农忙时间,从去年冬天开始建城,到现在,真正全民建城的时间,也就三四个月,城内的民居,现在才刚刚开始建设,大多数地方都是工地,而定襄城的百姓们,多是住在老城区和自己的毡房里。
“冲儿,你这定襄城,可是完全照着善阳的模样建造的啊!”
李世民打马在城中看了看四处都在劳作的百姓们,笑着向长孙冲道。
“那是自然,不过,有可能比善阳建设的更好一些,因为善阳只是孙都督仓促之间建立起来的,为了求快,他放弃了很多东西。
而定襄城,却是在善阳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合理规划之后,才从头开建的,您看这街道,比善阳城的宽阔些吧!还专门分了车马行道和人行道。
这路基面下,可都是有排水沟的,到时候百姓们的一些日常污秽物,不用那些臭烘烘的夜香车来收,可以直接通过这些隐藏在地下深处的水泥排水道直接排到城外的粪场,用以沥肥。
而且,咱们城内的民居,也会有更多楼宇的建筑,房屋不会那么占地,这样,省下来的土地,就可以在城内建造很多类似于善阳那些可以散步游玩的广场,或则花园······”
一个人,把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当成事业来做了,那么,跟别人讲起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滔滔不绝,长孙冲充分的吸收了在孙享福嘴里听来的一些知识,他连当官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这样的话都听进去了,何况是其它呢!
所以,李世民走在街道上的时候,那些在工地上忙碌的百姓看到他,只是感觉陌生,敬畏。而看到长孙冲的时候,却是尊敬,崇拜,很自然的,会露出微笑。
定襄新城现在还不能住人,所以,李世民大致的在城内各处转了一下之后,就出城来到了不远处的旧城区用饭休息,这里曾经是颉利的汗城牙帐所在,其实已经不比中原的一些州城小,只是因为颉利保留了太多游牧民族的习惯,城里除了主要用来挡风的城墙,牢固的砖石建筑不多,一旦几年不修整,就破败的不像样子。
长孙冲同样没有放弃这座旧城的打算,土城墙已经被他修缮过了,以后,这里将会是一个比善阳旧城那个牛羊交易市场更大的养殖,交易市场。
孙享福让长孙冲大量重复善阳的产业,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逐渐的,善阳的畜牧业就将会向北,草原的更深处转移,逐渐以农耕为主的善阳,也会成为大唐北方的中心城市,将城市发展往草原深处发展的同时,它会逐渐转型。
其实早在孙享福让长孙冲发展定襄城的时候,他就已经给善阳做了新的定位,北地的宜居城市,教育中心。
未来,这里可不会只有一座医学院,农学院肯定也是要建立的,甚至,孙享福还有建立工学院,商学院,由几所大型的学院,不断的为北地的发展输出人才,只保留小部分特色产业,加上这些学院聚拢的人气,就足以支撑善阳的经济了。
定襄旧城区的百姓非常密集,因为即便是颉利鼎盛时期,也没有在这座城里聚集超过三十多万人的习惯,这些牧民百姓身上大多穿着李世民在阅兵仪式上送出的夏衣,见长孙冲带着人从街道上走过,很多人都举起了自己制作的奶酒,或者烤好的羊肉供他食用。
此前,长孙冲可是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自家用过饭,他,以及他从家里带过来的那些侍卫和仆人,都习惯了这种吃百家饭的滋味,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他们跟牧民百姓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让他们将一些汉人的烹调技术,高效的生活技能传播给牧民百姓。
现在,这些牧民煮羊头吃,都已经能够准确的放适量的咸鱼豆酱了,而且,还会用陶锅,或者铁锅,蒸煮很多美味的素食来食用,像面片汤这样汉人才会鼓捣的东西,现在也成为了他们餐桌上的日常饮食。
再有像奶茶,奶酒,奶皮子,他们也都会做,今后,等奶制品产业在北地注定会更加发达,定襄城的工坊,就会向所有奶农收奶,制作奶粉,奶糖,这也是定襄的特色产业之一。
来到了当地,就要吃当地的食物,感受当地的文化,在善阳,汉人,和半胡人的风俗习气占主流,到了定襄,就是全胡人了,李世民在衙署和大臣们坐下来之后,就让长孙冲给诸多有资格与他一起吃饭的大臣们上了马奶酒,烤牛羊肉等。
“陛下,北地发展有序,未来必将成为我大唐的财税重地,臣建议,扩大今年关中的取士规模,为北地治理,提供更多的人才。”
房玄龄的眼光很犀利,看的也很长远,在善阳,他就看出了一些问题,定襄的问题,则是更为严重。
孙享福为了推行文化宣传,不得不启用大批量的王氏子弟为官,有他亲自在善阳狠抓钱粮军,倒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一旦他离开了,后继者,却未必能做到像他这样。
比如褚遂良,他的智慧倒是有,但却没有跟王氏扳手腕的实力,事实上,整个大唐,除了皇帝以外,也就孙享福敢跟这些庞大的世家扳手腕对着干,而且,通常使用的还是巧力,计谋。
那么,一旦孙享福卸任,善阳就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王家说了算的城池,这对朝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而长孙冲在定襄,则更像是一个光杆司令一般,完全是依靠他不断努力树立起来的个人形象,以民心自觉的方式在治理这座城池,这可不是什么长治久安之法,一旦长孙冲被调离,这座城池,很快就会乱起来。
“房相言之有理,臣附议。
陛下,长治久安,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定襄的发展,现在全靠着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长孙冲的信任,而产生的一股冲劲。
这股冲劲很难得,但肯定会有过去的时候,咱们应该趁这股劲头没有过去之前,给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这里不会因为一些原因,再度变的混乱。
所以,大量的派官,把民政,律法,文教,各方面都管起来,很有必要。
另外,臣对朝廷今科取士,也有一些建议。”
房玄龄指出了定襄城的一些问题,却是与孙享福心中所想相合,他作为安北大都督,定襄刺史的上级主管,其实更应该考虑这些问题。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就刚才他在新城工地巡视的那一会,看到劳作的百姓们看长孙冲的眼神,他就有了一些反思,关键点却是被房玄龄点了出来,大唐不能让一个地方完全靠人治,这样很危险,因为人治充满不确定性,一旦有挑事者刺杀长孙冲,这里瞬间就乱了。这可是一座未来人口将超过三十五万的大城池,一旦乱起来,就不是小事情。
“有何建议,正明可以直说。”
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孙享福想了想,才道,“其实很简单,咱们北地,不需要哪些只会掉书袋子的官员,治理北地的方法,与治理关内汉民城池也不一样,朝廷应该根据当地需求来取士。
臣以为,文化好的人,未必就会治国。
会读书和会施政,会管理民生,其实是两码事。
所以臣建议,科考应该不以考试成绩论高低,只要他是个品行兼优的人,能够识文断字,懂基础算学,就有被录取的资格。
而所有被录取的人,也不能给予官职封赏,只是给他们一个学政实习的机会,通过一年,或则两到三年的学政,实习,由当地的主官和百姓来共同判定,都认为他有管理政务和治理地方的能力,才实际授予官职。”
孙享福这个建议对于历史上可能出现的科举制度来说,简直就是颠覆性的。
唐朝是科举成型的重要时期,一旦这个建议被李世民采纳,形成制度,那么,读书人只需要通过考试,就能一步登天的历史,就可能被改写,那么,未来的一切,都会出现大变。
因为,儒家经典要义,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它并不能够让读书人当人上人,而当做官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施政,如何管理民生的时候,读书人学习的重心,自然也就开始往这上面偏移了。
孙享福出了这么一个大建议,可是狠狠的阻击了一把那些垄断了经典要义知识的世家,让他们学习的知识变的无用,让更加务实的知识成为这个国家读书人专研的东西,缩小他们与平民寒门子弟之间的差距,看他们以后还牛气的起来不?
阅读大唐农圣最新章节 请关注幻想小说网(www.huanxiangxs.com)